原生家庭和核心家庭
我的两位新婚的女性朋友最近都来找我倾述烦恼,烦恼皆因家庭问题而起:一个是结婚后和公公婆婆住在一起,公婆很照顾他们的生活,家务事几乎全包了,但是她感到特别不自由,公婆经常干涉他们的生活,总把他们看成是没长大的孩子。一个是结婚后小俩口自己买了房子分开住,但是丈夫仍然保留单身时候的习惯,每天都要给婆婆打电话,尽说些啰哩啰嗦的事情,什么“吃饭了吗?你在干什么呀?”,有时候一天甚至好几次,气得朋友说出狠话:“你那么离不开你妈,干脆把你还给你妈算了!”
曾经热播的电视连续剧《新结婚时代》、《双面胶》、《麻辣婆媳》等反映的都是类似的家庭问题,因为和双方父母、兄弟姐妹之间的矛盾、冲突、纠纷等,影响到夫妻两人的感情,严重的甚至导致新家庭的破裂。归根到底这些都是因为夫妻和原生家庭(Family of Origin)的关系处理不当而造成的。
原生家庭就是指个人出生、被抚养、成长的家庭,一般由父母、兄弟姐妹或爷爷(外公)奶奶(外婆)组成。在每个人的一生中,对我们影响最早、最大、最久的就是原生家庭系统。心理学研究发现:原生家庭是个人情感经验与两性相处方式学习的最初场所。当我们一出生,我们就开始受到原生家庭系统成员的影响,特别是父母的思想观念、性格特点、行为方式、夫妻关系、教养方式等更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再加上成百上千年传统家庭观念和文化的影响,中国人从物质到心理上都非常依恋原生家庭,“四世同堂”、“长幼有序”都是传统中国人崇尚的家庭境界。因此当我们逐渐长大成人,有一天建立了自己的新家庭时,原生家庭的影响就有可能不知不觉地进入新家庭,影响到新家庭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夫妻感情。那位和公婆住在一起的朋友就咬牙切齿地告诉我:“我们从结婚以来,所有的争吵皆因父母问题而起!”
我们常常会看到或听到父母过分干涉儿女婚姻的故事,在指责或埋怨父母专横强硬、棒打鸳鸯的同时,我们是不是也需要反省一下:是不是自己还没能独立?还在方方面面依赖着原生家庭系统?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已经告诉我们:人最终要从原生家庭中走出来,创建自己的核心家庭(Nuclear Family)。核心家庭就是由一对夫妇和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即我们常说的“三口之家”。核心家庭是工业社会和现代城市最主要的家庭模式,真正揭示了最主要的家庭关系——夫妻关系,而不是父(母)子(女)关系、婆媳关系、兄妹关系等等。核心家庭有利于简化家庭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减少家庭生活中的矛盾、冲突和纠纷,实现家庭中的平等、民主和自由;有利于减轻上一代的责任和负担,培养下一代的独立性和自主性;有利于维护不同代人不同的生活习惯,满足不同代人对不同生活方式的追求。
原生家庭是指人自幼成長所處的家庭,一般情況下成員包括父母兄弟姊妹等,一些家庭比較開放的還包括親戚等非直系血緣關系的親人。
核心家庭指因婚姻關系成立的家庭,成員包括夫妻和孩子。
在國外大概很少有因為原生家庭導致核心家庭關系破裂的,因為人們成年以後自然知道核心家庭是唯一家庭。但是在中國,因為封建禮教的關系,似乎原生家庭的利益總是淩駕於核心家庭之上。因此,母親和妻子同時落水的情況下,中國人多數要選擇先救母親。是“要”,不是“想”。
隨著80 後逐漸進入適婚年齡,原生家庭和核心家庭的矛盾再次顯現。甚至一些70後,在進入中年以後,原生家庭和核心家庭還是會出現矛盾。現在的心理學家一般采取各打50大板的調和方式,如下:
一方面為原生家庭付出過多的人需要認識到核心家庭才是利益第一位的家庭,另一方面,配偶需要理解和寬容對方為原生家庭的付出符合傳統觀念以及道德倫理。於是矛盾無法解決。
現在去要求所以的中年人和青年人罔顧原生家庭利益是不現實的,原因在於我國的社會保障體系沒有健全,如果孩子生活優越而父母生活艱苦,孩子就不用做人了。但是,我覺得可以通過把原生家庭範圍縮小的辦法解決一部分問題:
不少原生家庭的麻煩不僅來自於父母,而且來自於生活水平有差距的兄弟姊妹以及遠房親戚。真正為父母贍養問題而引發核心家庭巨大矛盾的畢竟少數。那 麽,夫妻雙方需要在婚前或者婚後達成一個共識和約定:原生家庭的贍養和幫助責任與義務,僅限於父母。其他的幫助親戚朋友的做法,則必須要首先得到對方的同 意。如果對方不同意,不得為之。這個幫助包括借宿,找工作,借錢等等。
其次,婚姻導致的一個必然結果就是:既不是某男把某女娶進門,也不是某女讓某男倒插門,而是雙方均脫離了原生家庭,因成年和 戀愛的關系組成了一個家庭,因此,原生家庭已完成歷史使命,核心家庭成為結婚雙方的唯一家庭,也就是說,婚姻使雙方脫離原生家庭進入一個新家庭,從結婚的 時候開始,配偶才是自己的一家人。其余的包括父母均不再是一家人。
在道德上,我們可以盡量滿足原生家庭的親情需求,但是在利益上,核心家庭必然是首位的。原生家庭的利益一旦侵害了核心家庭的利益,最終會導致核心家庭解體。當然,如果喜歡和七大姑八大姨的一起過,本人也不持反對意見,建議這些人不用結婚了,省得麻煩。
核心家庭指因婚姻關系成立的家庭,成員包括夫妻和孩子。
在國外大概很少有因為原生家庭導致核心家庭關系破裂的,因為人們成年以後自然知道核心家庭是唯一家庭。但是在中國,因為封建禮教的關系,似乎原生家庭的利益總是淩駕於核心家庭之上。因此,母親和妻子同時落水的情況下,中國人多數要選擇先救母親。是“要”,不是“想”。
隨著80 後逐漸進入適婚年齡,原生家庭和核心家庭的矛盾再次顯現。甚至一些70後,在進入中年以後,原生家庭和核心家庭還是會出現矛盾。現在的心理學家一般采取各打50大板的調和方式,如下:
一方面為原生家庭付出過多的人需要認識到核心家庭才是利益第一位的家庭,另一方面,配偶需要理解和寬容對方為原生家庭的付出符合傳統觀念以及道德倫理。於是矛盾無法解決。
現在去要求所以的中年人和青年人罔顧原生家庭利益是不現實的,原因在於我國的社會保障體系沒有健全,如果孩子生活優越而父母生活艱苦,孩子就不用做人了。但是,我覺得可以通過把原生家庭範圍縮小的辦法解決一部分問題:
不少原生家庭的麻煩不僅來自於父母,而且來自於生活水平有差距的兄弟姊妹以及遠房親戚。真正為父母贍養問題而引發核心家庭巨大矛盾的畢竟少數。那 麽,夫妻雙方需要在婚前或者婚後達成一個共識和約定:原生家庭的贍養和幫助責任與義務,僅限於父母。其他的幫助親戚朋友的做法,則必須要首先得到對方的同 意。如果對方不同意,不得為之。這個幫助包括借宿,找工作,借錢等等。
其次,婚姻導致的一個必然結果就是:既不是某男把某女娶進門,也不是某女讓某男倒插門,而是雙方均脫離了原生家庭,因成年和 戀愛的關系組成了一個家庭,因此,原生家庭已完成歷史使命,核心家庭成為結婚雙方的唯一家庭,也就是說,婚姻使雙方脫離原生家庭進入一個新家庭,從結婚的 時候開始,配偶才是自己的一家人。其余的包括父母均不再是一家人。
在道德上,我們可以盡量滿足原生家庭的親情需求,但是在利益上,核心家庭必然是首位的。原生家庭的利益一旦侵害了核心家庭的利益,最終會導致核心家庭解體。當然,如果喜歡和七大姑八大姨的一起過,本人也不持反對意見,建議這些人不用結婚了,省得麻煩。
当老婆的要先顾小家,如果总是给娘家补贴,没完没了
自己家里生活还没有太稳定,当老婆的总是想着给娘家添东西,我们的新家都还没有的东西,她到愿意给娘家买个送去,还总是给娘家钱,还自己藏钱给弟弟攒学 费,你说我该怎么办,我怎么感觉这不是老婆,反倒像个特务呢,我们自己也有孩子,为什么花钱不节制一下,给孩子攒点
Comments
Post a Comment